文章:蔡健發(2024),殯儀手記「死人燈籠報大數」
積閏享壽的傳統解讀
在香港的殯儀文化中,殯儀館禮堂前懸掛的兩個燈籠早已成為我們送別先人的一種象徵。當先人年滿八十歲時,燈籠上的字或燈籠本身會換成紅色,代表著「有福有壽」。然而,有時候家屬會發現,先人明明只有七十幾歲,為什麼燈籠上卻寫著「享年八十」?這裡出現的「報大數」現象是否真的只是為了湊數?背後是否隱藏著更深的文化習俗?今天,我們就來探討這個話題。
死人燈籠報大數:文化誤解還是深厚傳統?
在香港的殯儀館中,當一位長者過世,若年齡達到八十歲,燈籠上的字或燈籠本身會換成紅色,象徵著先人享有長壽和福氣。然而,有時候家屬會發現,先人實際年齡並未滿八十歲,卻仍然使用紅字燈籠或紅色燈籠,且享年標註為「八十」。
這時候不少人會打趣地說:「死人燈籠報大數!」意思是似乎故意把先人的年齡「湊滿」八十歲,好讓他們能夠體面地享有紅字或紅色燈籠的福壽祝福。然而,這並非只是單純的「湊數」,而是與一個古老的文化傳統有關,這個傳統叫做「積閏享壽」。
積閏享壽:天賜的歲月,福壽的象徵
要理解「積閏享壽」,我們首先要了解古代曆法中的置閏法。中國的農曆是陰陽合曆,每年約354天,比陽曆少了約11天。為了讓農曆與四季同步,古人設置了「閏月」來調整時間。具體來說,每19年會有7個閏月。
在傳統觀念中,這些閏月被視為「天賜的壽福」,是額外的時間。古人認為,這些多出來的閏月不應被忽視,而是應該被計入壽命之中,象徵著上天賜予的額外歲月。這就是「積閏享壽」的由來,意思是先人因為這些額外的時間而享有更長的生命。因此,即使先人實際年齡不到八十歲,燈籠上仍會寫著「享年八十」,這並非一種「湊數」行為,而是根據積閏享壽的傳統習俗。
紅字燈籠或紅色燈籠的象徵意義
紅色在中國文化中一直象徵著吉祥、喜慶和長壽。因此,當先人生前年齡達到八十歲或「享年八十」時,紅字燈籠或紅色燈籠就成為長壽的象徵。這不僅僅是對先人年齡的標記,還是一種文化上的祝福,寓意著先人享有「天賜壽福」。
即使先人實際年齡只有七十七歲,積閏享壽的概念讓他們的「享年」達到八十歲,這樣他們的燈籠便會採用紅色,象徵著有福有壽,家屬們也能以這種方式表達對先人的尊敬和懷念。
簡單計算:積閏享壽如何讓年齡增長?
根據農曆的置閏法,每19年會多出7個閏月,這些閏月累積起來就可以為人們的年齡「額外」增加時間。假如一位先人享年77歲,這些「多出來的時間」就可以讓他們的「享年」達到80歲。這種計算方式並不是數學上的精確計算,而是一種文化上的象徵,代表著對時間的尊重和對先人福壽的祝福。
為什麼現代人不太了解這個習俗?
隨著時代的變遷,現代人對這些傳統習俗的了解逐漸減少。公曆已取代了農曆成為主要的曆法,閏月的概念也不再被頻繁使用。因此,當我們看到這些「報大數」的現象時,可能會誤解為一種湊數行為,忽視了背後的文化意涵。
事實上,這是一種延續了數百年的文化習俗,積閏享壽反映了古人對生命和時間的獨特理解。它蘊含著對逝者的尊敬和對長壽福氣的祝福,讓時間不再只是冰冷的數字,而是一種象徵著生命延續的美好。
結語
「死人燈籠報大數」這個說法,表面上看似是一種湊數的現象,但實際上背後深藏著積閏享壽的古老傳統。這不僅是對時間的特殊計算方式,更是對逝者的祝福,象徵著他們享有天賜的長壽與福氣。
這些習俗不僅是一種對生命的紀錄,更是對先人的懷念和尊敬。希望我們在面對這些傳統時,能夠多一些理解,少一些誤解,珍惜這些傳承了數百年的文化智慧。
殯儀服務
為先人安排好身後事,安排各類宗教儀式、靈堂及火葬與土葬事儀。
聯絡電話: 蔡先生 914134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