斬斷ERP的腐敗暗流

  導致ERP實施低成功率的因素很多,一般涉及到的主體有企業自身、諮詢公司、軟體提供商、軟體實施企業,任何一方的經驗薄弱都會影響ERP實施成功率,在種種原因中,招標中的“權錢交易”是危害最嚴重,毒害最深的。

  事實上,如今,招投標中的腐敗暗流和權錢交易已經成為IT界一個公開的秘密,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。

  優者不勝 劣者不汰

  優勝劣汰,是自然環境中永恆不變的規律,在正常的商業環境中,也應是一個不變的法則。不過,在ERP市場中卻流傳著一句相反的說法—優者不勝, 劣者不汰。一個業內人士感慨道:“從媒體上看到招標消息才去競標,除非招標會本身極其公正,而實力又明顯高於競爭對手,否則中標的可能性極小,因為前期的 商務關係更重要。”由此導致了資訊化市場的重心不在技術、產品、服務,而在厚黑之道和關係學。

  據悉,在招標會上,一旦“搞定”了某位評委,不僅能知道標底是多少,客戶有多少預算,而且還有人根據需求指導修改標書。更可怕的是,個別評委甚 至把其他廠商的標書透漏給自己所傾向的廠商,讓其參照修改標書。在某市社保項目的招標中,某軟體公司原以為勝券在握,因為不論技術水準還是實施經驗都明顯 高於競爭對手,但在招標會上,突然發現競爭對手的解決方案與自己的解決方案驚人的相似,只不過報價稍低一些,最後的結果當然是競爭對手中了標。這種現象也 可稱之為“假招標”,其實,這個項目給誰,通過關係或某種交易,內部已經決定,不過做出一個公開透明的樣子而已。

  一個很有知名度的廠商,時常看到自己敗在一些莫名其妙,甚至算不上對手的對手手裡,只能是一聲歎息。

  既然商務關係的作用大過廠商的產品和服務,軟體公司又怎肯將資金投向技術和服務呢?由此導致的是廠商不學無術,不能創新,大家都在靠關係簽單,靠政治簽單,軟體產業何以發展呢?

  滋生腐敗的溫床

  如果說廠商是“腐敗”的受害者之一,那麼廠商之間的“關係”競爭就是導致腐敗的溫床。為了拿到單子,不論客戶提什麼要求,都滿口答應,傭金和回扣自不必說,沒出過國的還要為其安排“出國考察”……

  按照行規,廠商拿到一個專案,可以先得到30%左右的預付款,到專案驗收階段,再拿到大約50%的款項,在系統運行正常後(3~6個月,最長可 達12個月),結算20%左右的尾款。對於尾款,不少IT廠商的期望已不高,而且事前做預算時就已排除在外,一般會做回扣、紅包之用。

  不僅如此,還有公司利用企業對新技術的神往,搞“說客加金錢”戰略,把明知不成熟的系統甚至或已經多次失敗的系統繼續向企業推薦,甚至出現買通文人造勢炒做的“一盤棋”戰略,進行“失敗”輪回和失敗複製。

  曾有人提出,企業資訊化應該走上法制的軌道,做到有法可依。但是法律法規不可能事無巨細,缺乏明細法則,以致于到執行時就大大走樣;二是相關人員多採用暗示手法,通常也不會讓企業或廠商抓住把柄。

  軟體產業要發展,就不能再容忍這種現象的蔓延,不能再聽任新技術後面的黑洞和暗流逍遙法外。